華麗盛開到死 蘇孟鴻重塑中國花鳥
/吳垠慧
2010/07/20 中國時報
藝術家蘇孟鴻挪用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等人的中國傳統花鳥畫圖案,重新表現之後,原本優雅細緻的花鳥,卻籠罩在死亡與憂傷的陰影之下,成為帶有死亡意味的當代視覺圖像。絢爛華麗之中,卻暗藏了極盛之餘必然衰微、邁向終結的隱喻。
蘇孟鴻現年卅五歲,從二○○三年開始進行「開到荼靡」系列至今,都從中國傳統花鳥畫取得靈感。他在東方繪畫圖像中融和西方繪畫技法,華麗到極盛又透露縹渺虛無。這次個展「彼岸花」的廿一件畫作,他則在華麗之中加入各種死亡象徵圖案。
「開到荼靡」系列的名稱來自林夕為王菲寫的歌曲《開到荼靡》。「我喜歡林夕的歌詞,年輕時多愁善感,聽起來特別有感覺。」蘇孟鴻說,「荼靡」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,也就是從繁華走向衰敗的開始。
「彼岸花」也同樣來自王菲的歌曲。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,傳說這種花開在冥界忘川彼岸,是通往地獄的接引之花,花語即有死亡、不祥與悲傷之意。
蘇孟鴻表示,他在新作中試圖將中國花鳥加入象徵死亡的元素,「西方靜物畫常以蠟燭、流沙、骷髏頭等象徵死亡,但中國花鳥畫就純粹是花鳥畫,宮廷繪畫更不可能出現不祥象徵。」
如《刺鳥圖》中,花鳥圖案取自郎世寧著名的《仙萼長春花鳥冊》之〈海棠與玉蘭〉篇,兩隻花俏鳥兒停駐在枝頭,但在他的畫中,其中一隻鳥身上卻中箭!畫作《鬼遮眼》則在群花之中直接畫上大大骷髏頭。
蘇孟鴻現年卅五歲,從二○○三年開始進行「開到荼靡」系列至今,都從中國傳統花鳥畫取得靈感。他在東方繪畫圖像中融和西方繪畫技法,華麗到極盛又透露縹渺虛無。這次個展「彼岸花」的廿一件畫作,他則在華麗之中加入各種死亡象徵圖案。
「開到荼靡」系列的名稱來自林夕為王菲寫的歌曲《開到荼靡》。「我喜歡林夕的歌詞,年輕時多愁善感,聽起來特別有感覺。」蘇孟鴻說,「荼靡」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,也就是從繁華走向衰敗的開始。
「彼岸花」也同樣來自王菲的歌曲。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,傳說這種花開在冥界忘川彼岸,是通往地獄的接引之花,花語即有死亡、不祥與悲傷之意。
蘇孟鴻表示,他在新作中試圖將中國花鳥加入象徵死亡的元素,「西方靜物畫常以蠟燭、流沙、骷髏頭等象徵死亡,但中國花鳥畫就純粹是花鳥畫,宮廷繪畫更不可能出現不祥象徵。」
如《刺鳥圖》中,花鳥圖案取自郎世寧著名的《仙萼長春花鳥冊》之〈海棠與玉蘭〉篇,兩隻花俏鳥兒停駐在枝頭,但在他的畫中,其中一隻鳥身上卻中箭!畫作《鬼遮眼》則在群花之中直接畫上大大骷髏頭。